3月12日,湖南师范大学发了一篇微博:
教育是给人戴一副有光的眼镜,能明白观察;不是给人穿一件锦绣的衣服,在人前夸耀。——胡适
结果该大学迅速被围殴,各种各样的名词倾巢而出,有的还上升到“意识形态责任制”,有的甚至质问“该校有没有党委”。
我想说,这些人既不懂历史,更不懂什么“意识形态责任制”。用围殴的手段来施压一级党委,愚昧至极!像毛星火这种人,攻击大学,他看了几本书?!
1、引用胡适的教育名言,有什么错?
我想问一下,引用胡适的这句话,他说的对不对?
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,是教育家,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开创者之一。说一个与我们都相关的例子,我们现在实行的中小学到大学的学制,就是胡适于1922年10月,在第八届全国教育联合会期间拟定的,一直沿用到今天。
1919年8月,胡适发表一篇评论,是这样说的:
《湘江评论》第二、三、四期的《民众的大联合》一篇大文章,眼光很远大,议论也很痛快,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。……武人统治之下,能产出我们这样一个好兄弟,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。
《民众的大联合》的作者,是毛泽东。在北大期间,他就组建湖南学生联合会的事,拜访过胡适,回到湖南后又写过信,希望胡适给予指导。
毛泽东给胡适的信
毛泽东后来回忆:
《新青年》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,由陈独秀主编。……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。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,一时成了我的楷模。
这段话见斯诺的《西行漫记》,又名《红星照耀中国》。
胡适的文风,明白晓畅,说理清晰,作为作家的尝试他不成功,但是他的政论文是超一流。他的文风有传人,你猜。
那些攻击湖南师范大学的人,连《红星照耀中国》都没读过吗?
湖南师范大学微博删除了“胡适”二字,没有删除整句话。删除名字,是懒得跟一些人在网上起腻嚼舌头,不是什么心虚;而这句话,的的确确没有必要删!
2、胡适的头上,从来没有扣过“汉奸”帽子。
五十年代,曾经集中清算胡适思想,三联书店出了8册书,我都读过,比如冠以买办思想,洋奴哲学等等各种名词,但就是没有“汉奸”“卖国”的字样。
胡适如果真的卖国,1946年就该和周作人一样被审判,怎么此前还出任了驻美大使?!
“九·一八”以后,胡适的言论,其实是国内智识界讨论国是的一隅,当时胡适主编的《独立评论》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,各种言论都有。就像三国时代孙权面对曹操大军,武人主战,张昭主和,张昭并没有被称“吴奸”。
当时各地学生到南京请愿,青岛大学的教授闻一多、梁实秋阻止,学生们在黑板上画了两个乌龟。在南京,学生拦住蔡元培的车,把老先生揪下来一顿打。外交部长顾维钧主张和日本谈判,他的江苏同乡会发来电报,如果和日本人谈,就挖了他的祖坟。
胡适和顾维钧一样,主张务实接触,可是被视为软弱。而当年的实际情况是,既不接触,又无力阻止日军蚕食,就这样混日子,华北都要丢了。
南京中央政府的机构撤出了北平,宋哲元走了,留下个张自忠独自支撑,冀东伪政权召集北平的知识分子开会,要求先生们不要发表反日言论,当时只有胡适和傅斯年拍案而起,我们绝不会丧失知识分子的独立!
胡适唯一让人不满的言论,是争取和平的论调,傅斯年就跟他拍桌子。没别的原因,打不过,需要争取时间。这与国内成熟的政治家看法没什么不同,只不过他大嘴公开说出来而已。他甚至援引列宁曾经割让100万领土给德国的例子,说列宁为了争取喘息机会。
历史是这样的,1931年到1937年,中国有了6年准备,才有了此后的5年独自面对日本的苦战。
世界反法西斯战争,是从1937年的中国开始的,不是1939年的德国入侵波兰。多少国人没有看到这一点?
把讨论当作“卖国”证据,是荒唐的。在国民政府没有决定全面对日开战之前,胡适给蒋介石的建议,是下决心东南全部打光,有了这个决心,才能开战,这个才叫理智。
胡适的预测是:
在一个不很远的将来,太平洋上必有一度最可惨的国际大战,可以作我们翻身的机会,可以使我们的敌人霸权消灭。这也是不很可疑的。
但前提是中国要准备三到四年的苦战,才有可能促成那个第二次世界大战。
国内有几个文人有这样的眼光?
这就是蒋介石派胡适出任驻美大使的原因,除了他了解美国,更因为他的战略思路。
抗战期间日本人说,胡适忽悠了罗斯福,导致美国和日本彻底决裂,这个有点夸大;不过作为中国人,不但无视胡适的贡献,反而给他扣上汉奸帽子,这岂止是荒唐,简直是丢人。
3、胡适一生主要跟国民党作对,对共产党却是诸多同情。
有一种说辞,说蒋介石对胡适的死兴高采烈,作为胡适不是东西的证据。
如果从立场上说,蒋介石不待见胡适,那不正说明胡适反对蒋介石吗?
事实也正是如此,蒋介石晚年为啥对胡适咬牙切齿,却又不好发作?因为胡适反对他第三次出任所谓的“总统”,在报上公开反对!当时同在台湾的知识分子,什么钱穆,什么王云五,没有一个有这样的胆子。
胡适大半生是在大战国民党。北伐以后,1929年国民党实行训政,胡适大骂国民党扼杀言论自由,戕害人权,声称“孙中山都可以批评”,要“给国民党上反动谥号”,这都是他的原话,导致国民党政客对他一顿群殴。
1931年他在北平创办《独立评论》,对蒋介石围剿红军给予强烈批评,对工农红军相当同情。
胡适一生,有相当多的共产党朋友,早期的李大钊、陈独秀,后来又有蔡和森等人,至于他任北大校长期间,明知哪些学生是共产党,但他从来只当自己的学生,不问党派。
胡适晚期倾向国民党,为一个失败的政权鼓噪,这是事实。至于战犯,1948年12月25日,公布了43名战犯名单,此后我党报纸上称,“有人觉得遗漏了许多重要战犯,例如军事上的…..许多教授和学生认为名单中应该包含重要的战争鼓吹者胡适……”
胡适日记中的剪报
这时候胡适离开了北平,这个“认为应该包含”,是否属于认定的“战犯”,一直有争论:它有官方色彩,又不是官方宣布,而是群众“认为”。
这个不必繁琐考证,正式战犯名单中,李宗仁、傅作义都是。翁文灏是大学者,又是行政院长,当然是战犯,可是他1951年回到了祖国大陆。胡适如果不走,肯定就没这个新闻了。
胡适的思想,叫“改良主义”,他没有党派,他的思想和国共两党的主张都不同。1921年,他提出“实验是真理的唯一试金石”,到五十年代,进而表达为“实践证明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”,这话熟悉吧?与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”,只有三个字的微小差别。
八十年代以来,学术界就开始再次研究胡适,社会上更是掀起胡适热,北大出了《胡适文集》,安徽教育出了《胡适全集》44巨册,胡适早已是一个极其平常的话题。怎么今天还慌张了?
只能说有些人根本不看书,像斯诺的书,他们也不看。
胡适当年提出著名的五鬼乱中华,认为中国的最大敌人是“贫穷、疾病、愚昧、贪污、扰乱”,在30年代,这种说法让人不服,但是在今天,这话有价值。至少,今天我们要迈进现代化,愚昧肯定是敌人。